地鐵中求掃碼的人日益增多 他們是誰?他們的行為是否合法?
創(chuàng)業(yè)求掃碼 敢情是電子小廣告
昨天,在地鐵上辱罵兩名年輕女子、搶奪手機,并在列車即將開動前將其中一人推出車廂的年輕男子被警方抓獲。年輕男子因為自己的惡劣言行,受到了網友的一致譴責??墒抢潇o思考,兩名求掃碼的女子又該負幾分責任呢?
求掃碼的都是什么人?
“您好,能加個關注嗎?我正在創(chuàng)業(yè)?!痹诘罔F站臺上或車廂內,乘客們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請求。從去年開始,求掃碼的行為便屢見不鮮。其實,求掃碼者口中的“創(chuàng)業(yè)”,大多是推銷行為,以保健品居多。一名“創(chuàng)業(yè)者”告訴記者,在網絡上推銷產品需要大量關注度,以前的做法是線上購買流量,說白了就是“買人頭”。對于初創(chuàng)業(yè)或剛入行的新人來說,這樣的做法成本太高難以接受,所以就出現了線下掃碼的“實惠”做法。作為城市中人流最密集的區(qū)域之一,“地鐵掃碼”逐漸多了起來。
不難理解,“地鐵掃碼”實際上與以往我們常見的散發(fā)小廣告類似,只是把小廣告的點對面,換成了更有針對性的點對點,同樣屬于商業(yè)行為,都是被《地鐵行為規(guī)范條例》明令禁止的。
當然,這其中還涉及安全隱患。如果您遇到拿著一張二維碼而非拿著手機求掃碼的,一定多加小心,專業(yè)人士稱,通過二維碼植入木馬,這在技術手段上并非不能實現。
求掃碼真的合法嗎?
記者發(fā)現,年輕男子與求掃碼的女子發(fā)生沖突,剛開始被很多網友認為是“擺拍”。所謂“擺拍”就是在地鐵上發(fā)生沖突引來圍觀,然后在網絡上迅速傳播,其目的還是對個人或產品的炒作,發(fā)生沖突的雙方都是“演員”。網友們說,之所以這件事也被誤解為“擺拍”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,求掃碼的人都是求量不求質,見對方無意掃碼后便會迅速轉移目標,發(fā)生沖突的概率不高,能引來男子如此暴怒令人生疑。
雖然求掃碼的人不會過度糾纏,但這樣的行為乘客是否就應該接受?其實不然,求掃碼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其實更大,每天數條廣告的鏈接推送,會令人不堪其擾。律師認為,在法律上,這樣的行為可以理解成侵犯了乘客的“安寧權”。這項權利的全稱是“生活安寧權”,從字面理解,就是自然人享有的維持平靜安寧的私人生活狀態(tài),并排除他人不法侵擾的具體人格權。
監(jiān)管存在哪些困難?
近一段時間以來,地鐵上求掃碼的人越來越多。記者就此問題向地鐵站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。工作人員說,針對乞討、賣藝和發(fā)小廣告等不法行為,他們一般有兩種方式阻止,一是乘客主動舉報,二是站臺工作人員及時發(fā)現,其中后者居多。可是對于求掃碼的人,兩種監(jiān)督方式都有難度,因為這樣的行為帶有很強的隱蔽性。求掃碼的人不像乞討賣藝人員那樣有著明顯特征,但一經發(fā)現,工作人員還是會及時勸阻?!暗罔F里讓其他人來掃碼,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,除了違反相關條例外,在地鐵車廂內頻繁快速走動,吸引他人注意力,這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。”(記者 景一鳴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p>